为深入贯彻落实《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(2023—2025)》,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,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,2024年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秉承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。从“服务暖心”“赋能强心”“朋辈连心”“美育润心”和“科普慧心”五大板块出发,切实推进心育工作提质增效,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。

一、服务暖心:心理服务保障健康成长

为精准把握学生心理需求,促进心理服务提质增效,学院对学生学业困境、人际冲突、职业迷茫及环境适应障碍等方面深入调研分析,有针对性地提供了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。

个体咨询方面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开通专门咨询预约渠道,邀请校外14位兼职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工作队伍共同开展咨询干预工作,为学生提供全方位、多维度的心理咨询服务,全年累计完成咨询服务164次,为近100名学生提供心理疏导,帮助学生有效面对学业、人际关系及个人成长中的心理挑战,促进心理健康和全面成长。

团体辅导方面,累计开展各类团体辅导活动9场,“看见自己”关注学生自身心理矛盾,借助Oh卡引导学生理清思绪,促成自我对话和疗愈;“我的生涯我做主”聚焦职业规划,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人格特质、制定未来职业规划;“生命之旅”基于生命教育视角,借助曼陀罗绘画引导学生回归中心、绽放心灵力量;“减压乌托邦”对标期末高压,借沙盘游戏释放消极情绪,帮助学生减轻压力……各类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140余人次,通过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质量,学院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。


二、赋能强心:讲座培训提升疗愈能力

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,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,着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,学院结合入学季、毕业季、考试周等关键时间节点开展了多场形式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。2024年迎新季,邀请心理咨询师李玲玉以“和生命的对话”为题,分别面向2024级本科新生和研究生新生开展了2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,累计辐射学生500余名。2024年组织各班团开展心理健康主题知识讲座6场,内容涵盖心理危机识别、自我疗愈方式、人际关系应对等多个方面。

学生骨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抓手,为打造专业化、高效能的心育工作队伍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面向全体宿舍长、心理委员等学生骨干开展“心灵管‘苑’”心理健康教育骨干培训系列活动。本年度共计组织“学生骨干(心理健康)管培提升工作坊”、“宿舍长心理健康知识技能培训”和“心理委员培训会”等活动4次,多层次、全方位的培训活动,累计辐射心理健康教育骨干200余名,有效增强了班级班长、班级心理委员、宿舍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能力。系列培训精准剖析了不同层级人员能力短板与提升需求,融入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,不断更新培训内容,成功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,助力搭建“辅导员-心理委员-宿舍长”三级联动机制,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打下了坚实的队伍基础。


三、朋辈连心:宿舍文化培育互助精神

为进一步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,营造温暖和谐、乐于互助的宿舍氛围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组织开展了第三届“心晴宿舍”评比活动,鼓励同学们通过装饰宿舍、记录宿舍生活或展示才艺来促进室友间的交流与合作,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能。本年度,活动增加了宿舍创意焕新、宿舍生活Plog/Vlog创作和宿舍达人秀等三个特色活动,累计共有32间宿舍参评,近100名同学们踊跃参与,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。最终,10间宿舍脱颖而出,获评“心晴宿舍”称号,并在学院“华工工管之声”公众号进行推送展示。以宿舍为锚点紧抓朋辈文化建设,不仅增强了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归属感,也培育了同学们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,进一步营造了积极、健康、和谐、稳定的校园氛围。


四、美育润心:艺术创作激发心灵活力

为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形式,增强心育工作吸引力与感染力,2024年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以美育为载体,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,旨在通过艺术创作激发学生心灵活力,传播心理健康理念。

2024年,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面向全校开展心理文化活动,通过积极组织和广泛宣传,“青春激扬‘心’时代”心理公益广告征集活动征集到来自全校十余个学院的近100份作品,这些作品内容丰富、创意独特,涉及悦纳自我、青春追梦、直面挫折等多个题材,传递出用爱和正能量编织人间美好的呼吁,展现了我校学生的优秀品格。

“美育+心理”协同育人模式。学院二级心育工作站组织开展了“秋日拓染·拥抱自然”植物拓染体验活动、“以漆为笔,尽‘扇’尽美”非遗漆扇、书签体验活动和扭扭棒花艺手工制作等各类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美育活动,引导学生在手工制作感受传统文化魅力,在艺术创作中亲近自然,放松身心。在创作与欣赏中,学生充分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,从而更加关注内心、悦纳自我。同时,这些充满创意与正能量的作品也成为了连接学生与社会、传统与现代的桥梁,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兼济社会的责任感。


五、科普慧心:知识普及增强自我调适

为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,学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,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和班会讲座等形式,向各年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。

拓宽网络科普阵地。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精心策划并开展了“心晴便利贴”系列心理知识科普推送活动,2024年本系列共发布12篇微信公众号推文,覆盖了开学焦虑、拖延症、“搭子文化”、“摆烂”心理、“社交羞耻症”等等多个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“热词”,每篇推文均从问题现象、心理成因、改善建议、互动交流等多个维度,向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与展示交流平台,累计浏览量近3100人次。

延伸线下教育场域。为进一步发挥班集体教育功能,营造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氛围,组织本科33个班级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前后举办“5·25”心理健康主题班会。各班班委密切配合,认真筹备,围绕“关注心灵,快乐成长”“与健康同行”“吾爱吾,关注我们的心理健康”等主题,以知识沙龙、竞答比赛、心理茶话会、心理情景剧等各种创新形式共同打造了丰富、温暖、积极的特色心理主题班会,活动中融入“情绪识别”、“压力应对”和“情绪调节”等心理学话题,组织进行了诸如“情绪猜猜猜”、“数字炸弹”以及“调解情绪版萝卜蹲”等互动小游戏,内容丰富,参与度高、体验性强,帮助同学们在增长心理健康相关知识的同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,显著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

学院心灵管“苑”二级心育工作站秉持“帮助学生认识、悦纳、发展自我”的服务宗旨,致力于全面开展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工作。未来,学院将不断总结经验,提炼特色,增强心育工作靶向性与实效性,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,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需求,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、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。


图文:学生工作办公室

编辑:张竞涵